全明星,我们还能期待点什么?

来源:玖体育直播
利指导有点全明星赛指定节奏大师的意思,有他在,掀起三分对飚总免不了。可惜两边的火力分配并不均衡,詹姆斯选了一堆能控场、能锤阵地的重型武器,却忘了这几年全明星赛的主旋律是射三分——起码前三节一定是这样。最有三分爆发力的哥仨都在扬尼斯那边,詹姆斯怕是要慨叹一声,若“小芬在吾阵中,又岂容汝等放肆”。

于是泡椒抱拳请缨,愿刺兔球表三人于马下。不想9发全偏,只好转头悄悄上几个篮压惊。全明星赛,上篮是需要勇气的,真铁了心去篮下抬命中率,对面多少要有些不爽——好家伙,说好的一打一放和平局,咋还坑墓地了?

这几年的全明星赛,大体形成了这样的默契:

能投三分的,就在外面扔,能扔多远就站多远。省事,没有受伤风险。最重要的是,你扔超远,对面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不防。对面不防,你又不好意思冲进去庶民上篮,也没体能个个大风车,那就只能扔超远。扔超是个两边相互训练的结果,可谓全明星划水最优解。

所以,利拉德和库里这哥俩,总得来一个才行。规规矩矩的三分太敷衍,这俩能在半场那地方扔,好歹有点“科技感”,娱乐上分两不误,大伙还能不失体面地早点打完收工。第四节,离182分差3分,扬尼斯队很自觉地把球交给利拉德。利指导不是第一次接这个活了,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,Logo shot多半会成为全明星赛的“难忘今宵”。

可惜利拉德没把昨天三分大赛问鼎的状态带过来,废了好大劲,才算把这个句号给画了。观众们松了一口气,大家理解,场上打球的明星们已是很卖力地搞气氛了,但耍宝整活确实不够专业,比赛再拖下去,除了塔图姆跟杰伦跳贴身探戈,这局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收场。

这届全明星正赛不出意外的平淡无奇,最有趣的时刻大概是MVP大热门约基奇被迫“毛遂自荐”,绿军双探花“假公济私”解决“个人恩怨”,以及,我们可以等一等看,AMVP与FMVP奖杯花落一家的规律是否依然有效。多位巨星缺席或许是正赛平淡的原因之一,杜兰特和库里相继因伤退出,字母哥走了个过场,詹姆斯只打了半场,特会玩活的保罗也没来。进入第四节,两边差距过大,没有犬牙交错的关键球对线,应该是另一个原因。回想19-20赛季的全明星正赛,巨星们集体动真格的时候,比赛还是可以焦灼起来的。

你肯定不能指望年年靠几个老头子救场,接力棒早晚要交到年轻人手里。我们还得意识到,19-20赛季的高光或许只是个例,正赛改版带来的新鲜劲儿在退去,球星们随便玩玩混过前三节仍旧是常态。一旦两边三分手感有差距导致分差失控,第四节的强度就会提不起来,21年和今年都是如此。

全明星赛很挣扎,这是个很难彻底改变的现实。不管球星们如何耍宝卖萌扣篮玩特技,对大部分球迷来说,这些都没有真刀真枪的对抗性比赛有意思,偏偏对抗又是全明星赛最难看到的内容。在球星们常规赛都时不时轮休的大背景下,指望他们在一场胜负无关紧要的娱乐比赛里出全力,这有些一厢情愿,毕竟,没人能接受在这样的比赛里受伤。为了让全明星能有一点活力,这些年来,NBA花招没少出,偶有效果,观赏性平平的状况却没有根本的改变。

相比正赛,新秀赛和扣篮大赛的改革走得更远一些。从去年开始,新秀赛的玩法从美国队对抗世界队改成了分组对抗,引入发展联盟点燃队的球员成为了看点之一,今年依旧如此。

但新秀赛并不好看,一方面是水平低,这两届新秀多少有点星味不够,高顺位的天赋们被落选秀老六抢走了锋芒,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情况。另一方面是观赛体验零碎。引入发展联盟球员的好处是,提供了一个NBA与下一级联赛正面对决的机会。作为挑战者,发展联盟球员更可能倾其所有,为比赛提升烈度。但新秀赛毕竟要以进入NBA的年轻球员为主体,给发展联盟球员的机会有限,观众还没满足好奇心,他们就出局了。

扣篮大赛是今年全明星最成功的一个单项。但如果不是麦克朗救场,光靠几位NBA正式球员——墨菲、西姆斯、小马丁——相比绝望得窒息的上一届,这一届也就是稍微能换一口气而已。

“9分事件”并不能完全解释扣篮大赛的衰落,在此之前,这项赛事对于真正顶层的大牌球星就已经失去了吸引力。对巨星来说,在这赢了,放在生涯履历里不过是点缀在奶油蛋糕上的一颗蓝莓。输了倒是有点尴尬。对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来说,这倒是个一战成名的好机会。问题就是,成名跟签下满意的合同并不是一回事,能完成胯下大风车,只是履历上“跑跳优异,身体协调性出色”的一个形象化展示,而让经理和教练们知道这件事,本不需要如此大费周章。

麦克朗统治扣篮大赛,其实也不算太过惊讶的结果。大家不是第一次看到“网红”扣篮表演,多少有了点“高手在民间”的精神准备。只是看到麦克朗对NBA正式球员形成如此碾压的势头,还是不禁生出如此疑问——到底是NBA现在的扣篮太拉,还是扣篮确实是一个天花板在NBA之外的篮球项目?

术业有专攻。实战扣篮并不需要花哨,对比赛不能产生实质影响力的招式,没太多人会花心思在上面。以此为主业的专职扣将们却不一样,他们在这一单项上身体、创意、训练的准备,显然远远超过了NBA球员。当然了,麦克朗绝非只会耍两手花活,“网红”这层身份容易让人忽略掉他在实战篮球中优异的表现,他是发展联盟最佳新秀,为勇士出战夏季联赛时,让我一度生出了“这小子有点意思,或许可以试试的想法”。麦克朗可称得两手抓,两手都硬,但大多数NBA球员做不到这点,相比专职的“网络扣将”,他们确实“业余”。

“业余”,或者说,去到一个主线之外,没有足够奖励,又可能诱发伤病的支线任务,大家都会主观地从专业变得“业余”。这其实就是全明星的现状,正赛、新秀赛、扣篮大赛都是如此。既然NBA球员已经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提起对全明星赛的兴趣,于是新秀赛和扣篮大赛引入了G联赛球员来提升竞争欲望,毕竟,大家还是要自尊的,谁会真的愿意输给发展联盟。

但正赛又要怎么办?

他们已经是5对5全场篮球的天花板,没有“鲶鱼”搅和得动这帮天皇巨星。只能开脑洞,从赛制本身想办法。我们可以设想,增加一些“大乱斗”玩法,某一节设定为“单排轮斗”环节,像绿军双探花一样,拉出来单练,而另一节进入复制镜像模式,一方得分后,另一方必须以相同的方式回应等等,把一个攻防回合做成“斯诺克”。

不管用什么办法,大概都无法彻底点燃全明星。归根到底还是这种“嘉年华”活动不适应时代了。现场球迷尚可以感受气氛,当面一次性看遍巨星。但对电视机和网络观众来说,一个屏幕里收录联盟最好的20几个球星,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。一个大比赛日,切一切屏幕,就能在更有对抗性的比赛里把各路巨星尽收眼底。甚至,在一场正式比赛里,多个全明星,甚至多个全明星首发同场竞技,这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。堆砌球星,不再有猎奇感了。

信息爆炸的时代,猎奇的阈值,真的越来越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