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约基奇热”背后是美国内线落寞 为何欧洲内线风头越来越劲

来源:玖体育直播
本赛季,数据爆炸现象不仅仅是以“得分高”为呈现方式,“数据全面”也算一种。观察后一种呈现方式,你会发现,欧洲内线在大量场次唱主角。

北京时间1月18日,约基奇狂砍36分、12个篮板、10次助攻,这是约基奇近5场比赛第4次拿下三双,他朝着MVP三连霸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
1月17日,火箭中锋申京面对湖人狂砍33分、15个篮板、6次助攻。1月12日打国王,申京还拿了10分、10个篮板、10次助攻,生涯首次拿三双。同一场比赛,小萨博尼斯拿了25分、14个篮板、9次助攻,让申京赛后感慨“跟小萨差距还是有点大”。最近4场,小萨场均18.5分、14.3个篮板、10.3次助攻。

赛季至今,“希腊野兽”阿德托昆博两次拿下三双,场均31分、11.9个篮板、5.3次助攻,公牛中锋武切维奇也拿过三双,马刺中锋珀尔特尔单场送出过9次助攻,波尔津吉斯、瓦兰丘纳斯、努尔基奇等出身于欧洲青训体系的内线(所以,还在纠结国籍选择且出身于美国大学体系的恩比德不算在内)在数据爆炸时代以自己的方式闪耀着。

“约基奇风潮”越来越猛,欧洲内线们风头越来越劲,背后是美国内线们的落寞。本赛季,拿得出手的美国内线并不多。数据爆炸时代,只有安东尼-戴维斯、锡安-威廉森少数几人能闪耀。

导致这种差异的主因是什么?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,以及规则的变化。

其实,2017年时,NBA就已经出现“欧洲内线渐成主角”的苗头,当时联盟大约一半球队中有个优秀的欧洲内线。美国Yahoo体育预测,短时间内这种苗头不会回落。事实证明,这一预测还是太保守了。

欧洲内线风头压过美国本土内线,首先是因为欧洲与美国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全不同,虽然美国内线运动能力普遍更强,但是在美国的培养体系下,他们的基本功并未打牢固。

美国青少年球员基本扎根AAU联赛(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),AAU联赛火爆,每年比赛众多,有些孩子甚至一个夏天能打100场比赛。可是,大部分AAU球队并没有合格的教练。职业教练斯科特-鲁斯透露:“有些球队甚至不归教练管,而是归这支球队的投资人管,在这样的环境下,小球员很难有时间夯实基本功。”

这些年,业内人士对AAU联赛的吐槽越来越多。科比-布莱恩特儿时在意大利打球,基本功扎实,他对AAU联赛的一切都很不满,他曾说:“AAU联赛太烂了,教练完全不教孩子们如何打球,他们就是把球交给大个子,他们连如何背身单打都不会,他们压根不懂什么叫基本功,太蠢了。”

美国内线在AAU联赛打3-4年,要么是利用身高碾压对手,要么是利用运动天赋压制对手。等到他们进入大学,很多都是基本功一塌糊涂,只会用身高和运动能力打球的糙哥。如今“打一年就走”在大学很流行,有些甚至连一年都打不满(比如怀斯曼),所以当这些糙哥进入NBA,好一点的能用几年时间成长为轮换球员或主力,差一点的可能就淡出了联盟。

“美国本土的17岁内线真的是缺乏基本功,他们就是靠着运动能力、天生的运动天赋打球。可是,NBA已经发展到了你无法靠运动能力就能过掉对手的阶段。”前步行者助教丹-伯克说。

老鹰主帅内特-麦克米兰也吐槽:“现在这些孩子,没心思在大学沉淀四年把基本功打好。你要是问他进攻三威胁(投、传、运)是什么,他会说把球给他,他来把球扣进去。”

这是一个属于短视频的时代,可能一段10秒的扣篮视频就能让一个球员爆火,很多小球员打比赛,目的就是为了剪出一段精彩集锦。如果做不了职业球员,当个网红也不错。独行侠老板库班吐槽AAU联赛成了网红孵化地:“看起来,每个打AAU联赛的小孩都想上集锦,他们只想着完成劲爆扣篮,剪出一条集锦。”

欧洲青少年培养体系完全不同,他们首先讲究基本功,而且向球员传道授业解惑的是专业教练、前球员。鲁斯介绍:“在欧洲,教练在球员很小的时候就帮他们打基础,欧洲球员也没那么多场外因素干扰,他们在青训体系下就像在做一份工作,他们不会受到球鞋赞助商、别有用心之人的干扰,可以专心打磨基本功。”像小萨博尼斯后来去了美国打NCAA,但他是先在欧洲打好基础才前往了美国。

欧洲人才培养模式也跟美国不一样,他们并不以身高论,不会按照身高给球员划分位置和打法。哪怕到今天,欧洲很多国家还是采取前南斯拉夫的人才培养模式,场上没有中锋、控卫的位置划分,所有球员都要学会运球、传球、投篮、自主进攻。所以,虽然东契奇不算内线,但他以2米01的身高(NBA官网数据)打控卫,也是基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。包括萨里奇、热火去年选中的新秀约维奇等都一样。

“欧洲球员的技术就是远超美国球员,”科比球员时代就说,“教练在他们很小的年纪就教他们以正确的方式打球,他们技术更好。”

独行侠老板库班甚至说:“如果我们在美国最好的苗子成为麦当劳全明星前7年就把他们送到斯洛文尼亚接受教育,那么联盟会比现在好数千倍。他们那里的球员知道如何打球,而我们的球员就学会了如何扣篮,上集锦。”

前猛龙、森林狼主帅萨姆-米切尔拿过NBA年度最佳主帅,后来他又去欧洲执教过,对于欧洲、美国培养体系的不同,他最有发言权。米切尔早就说过:“人家欧洲的孩子从小就从基础学起,而我们的孩子更多靠运动能力打球。当欧洲的孩子具备了运动能力,他们就会赶上美国的孩子。”

所以,阿德托昆博现在成了两届MVP。比起其他欧洲内线,阿德托昆博的技术确实不算顶级,但他毕竟险些被基德打造成控卫,NBA生涯第3年场均送出4.3次助攻,可见他当初基础多牢固。现在阿德托昆博的攻守全能性、传球能力与他的变态身体天赋结合在一起,美国内线在他面前不够看。

当然,也要考虑时代的演变,规则的变化。当初,欧洲内线在NBA并不吃香,他们虽然是技术流,但被贴上了“软”的标签,毕竟那时候低位攻击型内线还是主流。可随着联盟越来越鼓励进攻,对对抗的要求降低,对投射、空间的追求达到极致,欧洲内线们的春天来了。现在这种风格,太适合从小就学投篮、低位进攻、传球的欧洲内线了。不管对手收缩还是换防、包夹,这些全能型欧洲内线都有办法应对。

诺维茨基只恨自己早出生了几年:“这些年规则变化很大,现在,联盟的整体打法更适合我们欧洲球员,现在追求的是掩护、移动,五个人都要跑位,节奏比以前更快一点,很适合技术流内线通过运球制造机会。”

在这个追求进攻的时代,欧洲内线们的闪耀让NBA更多元化了。但有一个问题也得注意,欧洲技术流内线们还谈不上“统治级”。

重建中的火箭不提,国王本赛季防守效率第24位,开拓者第22位,公牛第18位,掘金第17位。小球时代给了欧洲技术流内线进攻闪耀的机会,但矛盾的是,小球时代也放大了这些技术流内线的防守缺陷。

如何解决这种矛盾?强如约基奇也还在摸索。